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导肮
媒体关注
网站导航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IEC SYSTEM
EN
招生 >
奖学金 >
校友 >
特色专业 >
留学生活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媒体关注 >
党建新闻 >
来华留学认证 >
突尼斯海外分校 >
关于我们 >
2023
08.11
人民日报看浙江|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并从中受益
2023
08.02
hangzhoufeel 的动态
2023
08.02
《橙柿互动》:市一医院儿科有个巴基斯坦实习医生 笑着要看小朋友嘴里的小白兔 他对杭州抗疫有信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Patrick,来自巴基斯坦,如今在杭州市一医院儿科病房实习。Patrick中等身材,皮肤白净,眼睛很有神,笑起来很阳光。他现在的日常工作有一块就是坐在病房门口给来住院的小病人及陪护家属测体温,并检查核酸检测报告。通常这样一坐就是四小时,Patrick不厌其烦给病人家属讲解疫情期间住院须知并答疑解惑,从不抱怨。Patrick之前也去儿科发热门诊上过两天班,白色防护服一套到身上就是8小时,在这8小时,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接连不断叫小病人张开嘴,拿棉签在咽喉部取样。不少小朋友看到Patrick就哭起来,这时候他总是很耐心很温柔,笑着说:“小朋友,你的嘴巴里有一只很可爱的小白兔,快张开嘴让我看一看。”Patrick说,工作虽累,但看到小朋友转哭为笑,一切辛苦都值得。“我对杭州有信心,这里的管理有序有效,我坚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Patrick的中文说得很棒。Patrick是一年前来到杭州的,之前他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去年12月在河北省外国留学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品大赛中,他的一副手绘海报《我们和你一起共度疫情》还荣获了优秀奖。像Patrick这样的外籍实习医护人员,在杭州有不少,虽然他们没有在抗疫第一线,但都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为这座城市的抗疫之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原文:《橙柿互动》:市一医院儿科有个巴基斯坦实习医生 笑着要看小朋友嘴里的小白兔 他对杭州抗疫有信心链接:https://web2.kbw.hbjt.com.cn/article/draft/share/32807?&scene=1&id=32807
2023
08.02
《美丽浙江》:这所学校有多牛?38年教出10000多名“洋中医”
链接:support.weixin.qq.com
2023
08.02
《CHINA DAILY》:Young agents of change gain valuable insights
原文:《CHINA DAILY》:Young agents of change gain valuable insights
2023
07.19
《人民日报》:他,漂洋过海来“浙”里 只为中医
德国小伙吴狄赫Tim Vukan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外教。因为酷爱中国文化,他漂洋过海来到浙江学习中医课程,还创办了中医网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中医养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叫Tim Vukan,给自己取的中文名为吴狄赫,可是个标准的“中国通”,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中文,还能打一套行云流水的咏春拳。18岁时,一部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让他迷恋上了中国功夫,并踏上了来中国少林拜师的旅途。耳濡目染下,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我感觉就是我想要学养生,更想要研究中医。查了很多中国的大学方面的网站,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回答给我可以过来,首先学中文一年。”2006年下定决心要学中医后,吴狄赫每天苦学中文。用他的话说,自己当时都快入魔了,每天抱着一本汉英字典反复背诵。特别是一些中药材的名字和作用,除了拿小卡片记录随身携带,还将药材的搭配编成了德文歌曲。“学中文已经非常难,背一些中医方面的中文就更难。因为不是我自己的母语,忘记得太快,没办法记得住。比如说桂枝汤的歌曲,我就是翻译成德文,形成了一些自己编的歌,为了更好理解。”原文:《人民日报》:他,漂洋过海来“浙”里 只为中医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6791447/rmh36791447
2023
07.10
《中新网浙江》:2023“汉语桥”葡萄牙教育工作者考察浙江高校 交流教学理念
活动合影 浙江中医药大学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10日电 (谢盼盼 陈孝倩 金鑫俊)近日,随着由17名葡萄牙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高等院校负责人和中学负责人组成的访华团回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此次2023年“汉语桥”葡萄牙教育工作者考察活动完满结束。  该项目由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主办、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访华团辗转杭州、上海、北京三城,开展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  此次活动以访问教育部门、高校、中学为基础,通过实地走访和面对面交流让访华团了解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现状;以中华文化为依托,通过实地参观中国传统文化景观让访华团感受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以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为特色,通过参访城市建设和科创企业让访华团认识中国现代化发展情况。  访华团走进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与杭州外国语学校,参观中国学校的教学环境,同教育界同行交流教学理念,并就语言文化学习、师生互访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洽谈和合作。  访华团前往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同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教育组负责人和教育界同行展开交流。双方希望以语言为文化载体,搭建中葡语言文化交流平台,培养既精通本民族语言又掌握和了解其他民族语言文化的中葡优秀学子,推动中葡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访华团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就中葡双方在不同层次(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项目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葡萄牙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中文项目协调员MARIA DE LURDES ANDRINO PEREIRA女士是此次访华团的团长,她虽已高龄,但坚持参加了所有活动。她说:“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它让我们走进中国日常生活,了解了中国今日的变化,理解了中国文化,让团组成员在专业层面、个人层面都取得收获。”  EVELINE MONTEIRO是葡萄牙Escola Básica e Secundária Anselmo de Andrade公立中学的语言项目负责人,说起这10天的经历,她说:“此次访华经历非常重要,我会把在中国的见闻都带给我的学生,让他们感受中国的变化。”(完)[编辑:马牧青]原文:《中新网浙江》:2023“汉语桥”葡萄牙教育工作者考察浙江高校 交流教学理念 链接:http://www.zj.chinanews.com.cn/jzkzj/2023-07-10/detail-ihcrenwx0582066.shtml?
2023
07.09
《潮新闻》:种小小的石斛幼苗,培育中医文化之花
潮新闻 通讯员 张伊格 傅艳洁2023-07-09 07:28全网传播量7747月6日-7日,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建的“一朵石斛花”国际学生暑期文化实践团走进义乌森山,开启了一场寻找“中华仙草”的探索之旅,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和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魅力。国际学生们先后参观森山健康小镇中的铁皮石斛地理公园、铁皮石斛博物馆、铁皮石斛繁育中心、千草园、热带水果园等。“原来铁皮石斛被称作'铁皮'是因其表皮有铁锈斑而得名的。”“这种小草也是中草药吗?”“这棵草药的入药部位是哪里?”在参观过程中,国际学生们连连发出感叹和疑问。他们放慢脚步,驻足欣赏,认真聆听讲解,在这场文物盛宴中充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并对中医药尤其是铁皮石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社会实践团队一行还参观了森山药局,了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铁皮石斛悠久的药用历史。在透明工厂,亲眼见证了森山铁皮枫斗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和严格的品质把控过程。7日,在铁皮石斛繁育中心,国际学生们体验了中医药文化学习之旅的最后一个项目——种铁皮石斛。“铁皮石斛不能用土来种植,石斛属于气生根,要求栽培基质既有良好的保水性又要有通风透气性,所以大家现在用的松树皮或是碎木屑,再加上椰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分苗、整理、入盆、覆土,简单的几个步骤,需要的是国际学生们的耐心和巧力,铁皮石斛发达的根系如果稍不注意,就容易肆意伸出,不易栽培。国际学生们情不自禁,举起手机,对着镜头留下感言,表达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崇敬和喜爱,来自印度的2019级临床医学生辛格兴奋地说到:“我从未听说过石斛,但在这次学习之后,我觉得我确实应该研究一下中国医药。我不敢相信一个小工厂可以发展成一个价值百万美元的大公司。我看到石斛专家能够在任何季节通过人工种植培育石斛,这太了不起了!”2022级护理学的王卓表示,“参观森山健康小镇是一个迷人的体验,这里展示了石斛花的种植和从这些精致的花衍生的各种产品的创造。旅程从充满活力的石斛花温室开始,这里的每一株石斛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此外还有石斛的生产设施,能够发挥石斛作为传统中药的多功能性,也能够将其精华转化为清凉饮料和护肤品。参观森山健康小镇,让我对石斛花的美丽和用途,以及在不同生命阶段种植和利用石斛花的复杂过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森宇集团合作共建国际学生文化实践基地,共同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一株株生机勃勃的铁皮石斛幼苗,促生出一颗颗热爱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带翼种子。国际学生们纷纷表示会把所见所得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也会回基地看看自己种下的种子,等三年以后待石斛茁壮长成之时,找一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石斛花。原文:《潮新闻》:种小小的石斛幼苗,培育中医文化之花链接: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518471
1
2
3
4
5
6
7
8
与我们联系
@IEC-ZCMU
@IEC-ZCMU
@IEC-ZCMU
@IEC-ZC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