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23号楼101会议室举行。包括研究生院、国合处、15家二级学院在内的学校“国际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国际教育的领导和研究生教学秘书、以及部分研究生导师出席会议,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万朵主持。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旭受邀作《实现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来华留学新发展格局》的专题讲座,她以习近平总书记写给来华留学生的四封信引出主题,指出想要提升大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国际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是弯道超车的好办法,她也着重介绍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优秀经验。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董敏华详细介绍了我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招生计划、教学联动、专业类别与导师队伍三个方面介绍2024年工作的规划。
 
护理学院于2023年获得学校国际化建设示范单位,作为二级学院代表、楚婷副院长梳理了护理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历程,她建议大力推进趋同化管理做强国际本科生教育,这将为做好国际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吕曦副主任介绍第四临床医学院自2017年承担国际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全英文授课课程以来,以课程建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成果显著,多位国际学生进入浙江大学读博。通过开设教学门诊,鼓励临床医生参加教学竞赛,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教学场所等,第四临床医学院将不断提升师资水平,以教改项目和课程建设为依托孵化国际教育教学成果奖。
 
导师代表、来自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季聪华回顾了2022年招收我校第一位公卫硕士研究生来自津巴布韦的思科、并和他的团队培养国际研究生的点滴与心得,他结合自身经验给出诸多建议:要利用好学生的语言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团队培养的规模效应、中外学生文化互动等。浙江省人民医院疝外科主任、国际交流与对外联络部副主任王知非分享了培养我校第一位来自肯尼亚的研究生、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小阳的经验,他提出注重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思考从医院的角度培养国际研究生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贡献。
 
最后温成平副校长做了总结,他指出在学校发展的现阶段,应当注重来华留学教育的量和质,各个学院都应凝练精华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不仅要高度重视论文质量,也要研究指导国际研究生的方法;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都应提高国际化管理思维,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管理质量。
 
2022年11月我校接受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并以六年B级优异成绩通过认证。本次会议总结了过去10年、特别是近3年以来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校国际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际教育水平的提升,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校荣校”的国际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