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召开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贺信精神。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董敏华,副院长、直属党支部副书记万朵,各科室负责人和全院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万朵主持。
2024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
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
习近平强调,国际中文教育广受欢迎,彰显了开放包容的魅力,展现了互学互鉴的价值,体现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凝结着中外人士共同的心血。希望世界中文大会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联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识,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体教师集体学习了贺信精神。随后,万朵领学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郁云峰题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文章。最后,结合学院实际,提出落实贺信精神的三方面举措:一是加强国际中文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完善国际中文教学体系;三是做出我校的国际中文教育特色品牌。
学院国际中文教师备受鼓舞,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和个人工作实际展开讨论:
毛晓攀:
中文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中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中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王兰: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为大会指明了方向。让我深切体会到中文在全球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这一贺信体现出对中文影响力和国际中文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构建多元文化交流世界的有力推动。
范旼:
学习了习主席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的贺信,我深感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习主席在贺信中强调了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的重要性,并提到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这不仅提升了中文的国际地位,也为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供了平台。我们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从业人员,更要以贺信精神为遵循,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积极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服务。
牛娜(我校派驻突尼斯海外分校国际中文教师):
在认真研读学习了习主席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的贺信后,我不仅深刻领悟到中文作为沟通工具和文化桥梁的重要性,也为自己作为世界中文教育的一员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中文不仅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媒介,更是连接不同文化、促进相互理解的纽带。同时,中文也是开放和包容的,在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互鉴中一直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中文教育对于增进世界人民友谊和理解的重要意义,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瀚宇之花在世界盛放。
闻齐家:
习主席的贺信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令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我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依托学校中医药文化办学特色,以中国语言和文化为载体加强师生交流,帮助更多的人打开感知中国、走进中国的门,为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笑颖:
从选择这个专业到成为孔院教师,再到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任国际中文教师,我亲眼见证了中文如何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说,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我在教学中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对这份智慧的渴望和尊重,这也让我更加坚信国际中文教育的价值。
回想我在海外及国内教学的日子,每当看到学生们通过学习中文,逐渐能够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华文化元素,我都感到无比自豪。正如主席强调的,国际中文教育广受欢迎,我的个人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教学机会,用心传递中文之美。
郭靚嫣(我校派驻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
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习主席的贺信使我深受鼓舞。深耕中文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互鉴,这既是我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目标,更是动力!